上周听了樊登解说的《你为什么不道歉》,我发现书中讲述的事件中有很多自己的影子,我和家人或同事相处的时候,就会出现对方不愿意道歉或者我不愿意道歉的情况。
出于学习目的我把这本书完整的读了一遍,也通过阅读开始反思生活中的这些情况。本文是结合书的内容以及樊登的解说完成的,可能夹杂着一些作者的主观因素,希望大家看完可以有自己的思考,如果大家看了感兴趣,也希望可以自己去翻一翻这本书。樊登提到,人如果想要过好,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能够认错,发起惭愧心,因为你不认错的时候,没有人能够帮到你。那为什么我们通常不愿意认错呢?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,我们心里边会用道理去衡量,拿道理一衡量说,又不全是我的错,这件事大家都参与了,难道都怪我吗,我又没有做什么。而如果我们能够知道说,这个事没法分清楚到底谁对谁错,但是我愿意承担下我能够承担的一切,勇于先去改正我自己,而不是跟他讨论,到底你应该认多少,我应该认多少。他应该认多少是他的事,但是我把我的错全认了。这时候你发现你那个改正的大门,就一下子打开了。另外,有人会说:你让我天天这样认错,会不会让我产生特别多的愧疚感(面对复盘,很多同学也有这样的情绪,总觉得复盘是在否定自己)。这里提到:愧疚感跟惭愧心是两回事。当你心中有大量的愧疚感的时候,它的典型特点是:我觉得我做错了什么事,但是我又不知道该怎么做,我没办法。
所以,我只好在内心不断地折磨自己,说我自己错了,但是又没有行动。这种状况叫作愧疚感,它是一种负能量的累积。但是发起惭愧心,你能够真诚地面对自己的问题,在这一刻你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,当你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,知道自己该怎么样弥补、怎么样改进的时候,那个跟愧疚感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,它是充满力量的感觉。● 最简单的道歉,你把别人撞到了,说一句对不起,就好了,这就结束了。 ● 中难度的,就是你确实犯错了,比如约会迟到了,你只需要真诚的道歉就行了。 ● 第三种是高难度的道歉,就是不愿意再提了,双方都很敏感,觉得这个事情要不别说了。 可以看到,一个人要不要道歉,取决于自己的考量,在我们的一生中,人人都轮流扮演加害者和受害者的角色。值得庆幸的是,我们知道自己有责任明辨是非,无论对方如何反应,至少我们很清楚,在面对问题时,该怎样展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。“但是…”型道歉:让人感觉你在找借口,会把前面道歉的信息抹掉,比如:爸爸不应该揍你,但是你也太调皮了吧 。逃避责任式的道歉:关注接收道歉者的反应,而不是自己的错误行为,比如说“很抱歉,让你烦心了”,你看,就是这种话说出来的感觉是,不是我错了,是你太在意这件事情了。这就是逃避责任式的道歉方法。“讨价还价”:认为只要道歉,对方就必须宽恕和原谅自己,“对不起,我做错了,你能原谅我吗”。令人反感的道歉:对方不想理你,比如第三者破坏力家庭跑过来道歉。● 分清界限,到底错哪儿了,如果你直接大包大揽,其实是不真诚的,因为你并没有看到你错了什么 。● 对原因进行剖析,描述你错误的因果关系,因为我做了什么,导致这样了,不能只说我错了我错了 。首先,我们要知道,有很多人是不愿意道歉的,比如这些情况:
● 文化影响,有人觉得一家人有什么可道歉的呢
● 童年的影响
● 把道歉视作软弱,道歉了我就失败了
● 认为大男人无需道歉
● 道歉会有难以承受的羞耻感
● 无良症:大恶之人没有悔意,他觉得我做了什么都是别人逼我的
面对这些不愿意道歉的人,我们如果希望他们道歉,可以通过这些办法降低他们的自我防御:
● 强调实时,不要过于夸大
● 言简意赅,直面要点
● 适当的情绪流露:比如哭
但是对于我们自己,也要正确的认识让对方道歉这件事 。● 分清责任:你要问自己说,犯错者是所有的原因吗?就是有可能对方做了这个错事,但他只是一个导火索,真正的原因是在他身上,还是在我自己身上?如果我们总是要求别人道歉,总是希望别人给我们安慰,会产生一种负面的结果,就是我们看不到自己的责任。我们看不到,实际上是我们内心不够强大,才导致我们根本不能够接受这样的小事,会把一件小事放得特别大 。
● 用好双标:“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,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”,就是你用责备别人的心来责备自己,你用宽恕自己的心来宽恕别人 。
● 可以要求对方道歉,但不能命令对方道歉:我希望你可以给我道歉,而不是,你必须给我道歉 。
如果对方道歉了,我们该如何接受?
一般我就是说”没事的,小事情不用道歉“
但是作者给了另外一个思考方式:
● 勇敢的接受对方道歉:作者讲了一个故事,他在机场给小朋友吃糖,因为没经过对方父母同意,觉得自己做错了,于是向对方父母道歉,对方说谢谢你的道歉,我很感激,然后作者印象很深刻;如果对方说没事没事,他会觉得这件事也没什么,下次还可以这么做。作者觉得不必为了化解尴尬告诉对方没必要道歉,而是需要勇敢的接受。
● 不要斟酌道歉的字句,学会大度,有些道歉并不值得接受,但是总的来说,大度的接受,能为未来的关系奠定基础:比如前面那五种,对方说了但是,然后你一直计较说你这个是假的道歉,这反而会深化矛盾。
● 语言不是表达歉意的唯一方式:行动有时候会胜过语言 。
● 不是所有的错都能宽恕:道歉不意味着和解,你可以选择不原谅对方 。
6.
整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,就是向内看的力量,我自己如何更好地道歉,我自己如何更好地接受别人的道歉,如果对方不道歉,我该如何接受。我在不愿意道歉的时候,往往都是在关注对方错在哪了,而忽视了自己的问题。最后,给大家分享一段樊登解说时提到的一段话:实际上解决一个问题,最好的方法是你自己产生位移,当你自己产生位移,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的时候,这个问题就不再是一个问题。你想想你十岁的时候烦恼的事,在今天还烦恼吗?十岁的时候烦恼的事,今天不烦恼了。原因是因为你的位移变了,所以那个问题不再是一个问题了,而如果我们总是执着于问题,而不去改变自身的位移。问题永远解决不完。所以,所有困难问题的答案,要在更上一层的空间寻找,这就是说,我们自己要修自己,让自己变得更好,我们才能够让那些问题变得不再是问题。